产品中心
为切实提升辖区公共场所应急救护能力和居民生命健康保障水平,清城区东城街卫健组在清城区红十字会指导下,精心组织、周密部署,高效完成了辖区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的全面摸排、新增布设、人员培训及数据联网上传等一系列工作。
面对突发性心脏骤停救治“黄金4分钟”的紧迫要求,完善AED配置是构建公共安全急救网络的关键一环。东城街卫健组立足于“覆盖最广、响应最快、效果最优”的目标,率先在全街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对现有AED设备的“拉网式”摸底排查。
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各公共场所,详细记录每台AED的设备型号、安装位置、使用状态、管理人员等信息,建立了完备的台账资料,重点在政务服务中心等面对群众、人员往来多的场所新增配置了AED设备。通过不懈努力,成功将辖区内72个AED设备点位信息(包括新增及原有设备)全面、准确地上报“城市救命地图”小程序。在全区率先完善了AED设备的数字化、可视化、网络化管理,居民通过手机小程序即可快速定位最近的AED设备,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极其宝贵的初始时间,初步构建起了“覆盖全面、布局合理、取用便捷”的AED急救网络。
为避免出现“无人会用”或“有机不敢用”的困境,东城街卫健组坚持设备安装与人员培训同步推进的原则,在9月1日完成AED安装后,9月4日便组织了街道工作人员、村(社区)干部、安保人员等约195人开展了两场应急救护培训。
培训特邀经验丰富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授课,内容紧扣实战需求,不仅详细讲解了心脏骤停的识别、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、使用AED贴放电极片、分析心律、自动除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,还重点涵盖了急救意识、现场评估、人文关怀以及团队协作等软技能。培训采用“理论讲解+模拟演示+实操考核”的模式,学员们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反复练习胸外按压、人工呼吸和AED操作,培训师逐一指导、纠正动作,直至完全掌握要领。通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,学员们实现了“敢救、会救、能救”,极大提升了基层现场应急处置的时效性和专业性。
下一步,东城街卫健组将持续做好AED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定期巡检,扩大应急救护培训的覆盖范围与频次,并积极探索更智能、更高效的急救响应机制,筑牢守护生命的坚实防线,为打造安全、健康、宜居的街道环境而不懈努力。
友情链接: